第49章 挑战(二)(2 / 2)

叶知秋平静地走出模拟舱,脸上甚至没有一丝汗渍。他径直走到中央数据记录屏前,指着那条近乎完美的0.11秒延迟曲线和平滑如镜的能量曲线,对旁边的记录员清晰地说道:“‘量子纠缠态预判信号流优化模型’实战验证通过。神经延迟稳定性符合预期。下一步目标,0.09秒,能量利用率再提升2%。”

“第二场!国防大学腾龙班!胜!”

三场已胜两场!清北代表团陷入一片死寂,绝望如同冰冷的潮水将他们淹没。秦朗面如金纸,身体微微摇晃。谢雨桐闭上了眼睛,不忍再看那刺眼的数据对比。

“第三场!结构应力极限承压测试!开始!请双方代表部署结构模型!”

腾龙班,秦峰大步走出,手里提着一个半米见方、结构极其精密的合金框架模型。模型的核心部位,正是他呕心沥血主导的“蜂巢矩阵缓冲架构”的实体缩小版,用于模拟机甲腿部主承重关节。

无数细小的、排列有序的蜂窝状单元构成了吸能核心。

清北这边,一位专攻材料力学的博士生硬着头皮,带着他们理论推演最优的、采用新型钛锆合金增强设计的传统关节模型上场,结构相对简单,更注重材料本身的强度。

巨大的液压冲击平台发出低沉的嗡鸣,如同苏醒的巨兽。两个模型被分别固定在特制的基座上,正对着那如同攻城锤般的液压撞锤。

“目标:模拟机甲从百米高度硬着陆冲击!三级递增载荷!第一级冲击!标准载荷!开始!”

轰!!!

沉闷如雷的巨响中,液压撞锤带着恐怖的动能狠狠砸下!

清北的钛锆合金关节模型瞬间发出刺耳尖锐的金属扭曲呻吟声!肉眼可见地发生了明显的塑性形变!传感器显示,关键节点的应力数值瞬间飙红,远超安全阈值!

秦峰的“蜂巢矩阵”模型则发出一阵低沉而均匀的嗡鸣声!精密的蜂窝状结构如同拥有生命般,在冲击力抵达的瞬间,无数微小的蜂窝单元开始有序地变形、塌陷,将恐怖的冲击力层层分散、吸收。

整体框架只是微微一沉,便迅速稳定下来,应力数据稳稳地保持在警戒线之下!

“第二级冲击!120%标准载荷!”

轰隆——!

更加沉重的轰鸣响起!

清北模型发出的扭曲声更加刺耳,一处应力最集中的焊接点附近,崩开了细密如蛛网般的裂纹!模型整体已呈现不可逆的弯曲变形!

“蜂巢矩阵”依旧展现出惊人的稳定性!蜂窝单元的变形范围扩大,但结构依旧有序,塌陷和吸收的过程均匀高效。嗡鸣声略大,整体框架下沉幅度增加,但依旧保持着结构完整性,应力峰值被有效控制在可接受范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