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朝天子一朝臣,属于雍正时代的帷幕缓缓落下,乾隆治世的大幕悄然拉开。
乾隆元年的春天,紫禁城养心殿内,温暖的阳光,丝丝缕缕透过窗棂,轻柔地洒落在蓝砖铺就的地面上。
年仅 25 岁的乾隆皇帝,脸上还带着些许稚气,身姿挺拔地端坐在龙椅之上,
只见他神情凝重,目光落在案前堆积如山的奏折上。
这些奏折反映的情况,都是当下朝廷面临的诸多难题:改土归流引发的土司造反,科甲官员针对新政提出的建议,
甚至包括建议新皇帝帝取消读书人的赋税等等。
面对这纷繁复杂的局面,乾隆陷入了深深的思索。乾隆深知,父亲雍正帝以严酷之法治理天下,
虽成功扭转了康熙末年的诸多积弊,但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不少怨言。
“我是学习祖父宽厚仁政,还是继续父皇的严厉之法?”这两种不同治国方略,在他脑海里不断pk着,都想试图说服对方。
凭心来说,乾隆一心向往效仿祖父康熙,推行宽仁之政,然而,具体该从何处入手,却始终让他感到迷茫。
“皇上吉祥,您今儿来的挺早。”乾隆闻声望去,只见领班军机大臣张廷玉迈着沉稳的步伐,缓缓走进殿内。
张廷玉是雍正遗命的辅政大臣,他的父亲张英是康熙朝的大学士,出身官宦世家,
如今张廷玉也官居大学士,因此时人称其为“一门两宰相”。
张廷玉走近御座,恭敬地施礼。
乾隆心中顿时一喜,心说来的早不如来的巧,于是,迫不及待地开口问道:
“张爱卿,朕正欲问计于你,你来得可真是恰到好处。”
“皇上客气了,微臣学识浅薄,若有何事,咱们君臣一同协商便是。”张廷玉谦逊地回应道。
雍正遗命鄂尔泰和张廷玉辅佐乾隆帝,去世前的雍正有平衡满汉官员权力的想法,
鄂尔泰是满人,张廷玉是汉人,目的就是让二人把满汉同僚聚集在乾隆身边。
相对来说,雍正更看重鄂尔泰,让他做了首辅。
张廷玉虽然表面不动声色,却后娘打孩子:暗里使劲,讨好乾隆就是压倒鄂尔泰的好办法。
“张爱卿,朕欲效仿祖父推行宽仁之政,纠正先皇过于刚猛的施政之举,以此安抚天下民心。
只是朕思索良久,却不知该从何处着手,爱卿可有良策?”乾隆望着廷玉。
张廷玉微微点头,心中暗自赞叹:我主英明,看待问题如此透彻,当下确实到了修正国策的关键时刻。
他躬身施礼,缓缓说道:“陛下心怀仁德,此乃天下万民之福。依臣之见,不妨先从宗室之事入手。”
张廷玉故意顿了顿,偷眼观瞧乾隆,看他正洗耳恭听,马上接着道:
“十四王爷允禵、十王爷允?等人,在先皇在位时被圈禁多年。虽说他们确有过错,但终究流淌着皇室的血脉,是皇室宗亲。
如今陛下刚刚登上皇位,若能赦免他们,不仅可以彰显陛下的宽宏大量,更能慰藉宗室之心,
使得皇室内部更加团结和睦,为朝廷的稳定奠定坚实基础。”
乾隆微微皱眉,面露忧虑之色:“爱卿,朕亦有此想法,只是先皇当年对他们做出处置,必定有其深远的考量。
朕若轻易赦免,恐怕会有人非议朕违背先皇的旨意,这该如何是好?”
“陛下圣明,先皇当年处置宗室,实是为了稳固江山社稷的千秋大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