戴名世轻轻叹了口气,苦笑道:“我是史学家,不过想以笔墨如实记述史实,让后人了解那段历史,没想到竟惹来这样的麻烦。”
他端起茶盅,抿了一口,接着说:“我一生之追求,不过是以文传世,把心中所想、所见的事实记录下来,我手写我心,难道这也有错?”
老杨无奈地摇摇头:“先生文名远播,却不知在这世道,文字也会招来灾祸。还记得《明史辑略》庄允诚一案吗?
戴兄,前车之鉴,不得不小心啊!为今之计,莫不如主动投案,向皇上赎罪,求得宽恕。”
“老兄弟,我戴名世什么脾气你是了解的,我没有错,没有罪,又何必求得宽恕呢?”
老戴的犟脾气上来了,九头牛也拉不回,戴名世的夫人气鼓鼓道。
“兄弟,你还是多加小心吧,唯有静候圣裁,盼皇上明察,还先生清白。”老杨说完,叹口气辞别而去。
戴名世重新坐在椅子上,望着跳动的火苗,眼神中透着一丝迷茫:“老天爷,造化弄人啊,本想以据实书写历史,却不想反被文字所困。”
不久后,赵申乔的弹劾奏章呈递给了康熙帝。康熙帝看完后,神色凝重,当即命刑部查办。
一时间,京城上下人心惶惶,与戴名世稍有往来的人都不敢再登门。
刑部衙门内,官员们紧张地进行会审。大堂之上,《南山集》被当作证物摆在显眼位置,
戴名世被押解至此,虽身陷囹圄,但仍不失文人的风骨。
主审官一拍惊堂木,厉声道:“戴名世,你可知罪?你所着《南山集》引用南明永历年号,言语多有狂悖之处,这是大逆不道之罪!”
戴名世挺直腰杆,大声说:“大人,在下不过是如实记录历史,并无他意。南明之事,也是史实,为何记录下来就有罪?”
主审官冷哼一声:“大胆!在我大清统治下,竟敢尊崇前朝年号,分明是对我朝统治的挑战!”
“大人,前朝好与坏自有公论,我不过是据实写历史罢了。圣上还跪拜明陵,难道也有错吗?”戴名世据理力争。
“大胆,狂妄,圣上该怎么做难道还要请教你吗?来人,将戴名世罪行如实记录,等候圣裁!”
……
审理拖拖拉拉一晃两年过去了。康熙五十二年二月初七,紫禁城养心殿内气氛凝重。
大学士索额图将刑部审拟的《南山集》案结果上奏,请求康熙帝定夺。
“戴名世应按大逆例处以凌迟,请皇上圣裁。”大学士李光地出班奏道。
康熙帝微微皱眉,沉思良久后,缓缓说:“戴名世乃朝中撰写明史史学家,从宽免凌迟,立即处斩。
方孝标挖掘坟墓挫骨扬灰;方登峰、方云旅、方世樵都从宽免死,妻子、儿女随其充军发配到黑龙江宁古塔,执行去吧。”
二月初十,京城菜市口,寒风凛冽。戴名世被押赴刑场,他望向围观的人群,眼中满是悲凉与无奈。
“时辰已到,行刑!”监斩官一声令下,三声追魂炮响起。
“咔嚓!”刽子手手起刀落,一代文人就此殒命,终年61岁。
人群渐渐散去,只有好友杨千木含泪上前,冒险为其收尸,而戴名世的家人因恐惧,始终不敢露面。
这场震惊朝野的南山集案,就此落幕。
总之,经过两年审理,从最初牵连众多人,到最后康熙赦免了许多人,没有大开杀戒,算是不幸中的万幸。
也有网友认为赵申乔有报复戴名世的因素。理由是,方孝标早就写了《滇黔纪闻》,
为何老赵当时不出手?偏偏戴名世写的《南山集》就被他盯上了?
戴名世在康熙四十八年的会试中名列第一,殿试却屈居第二,而状元是赵申乔之子赵熊诏。
戴名世才名远扬,赵熊诏则相对才名不显,于是民间传言赵申乔倚仗权势,在其中做了手脚。
赵申乔为避免此事被追查议论,可能是为了维护家族声誉和儿子的前程,
以戴名世《南山集》中有“狂妄不谨”“语多狂悖”等内容为由弹劾他,导致戴名世最终被处死。
也有观点认为《南山集》案是政治斗争的结果,是废太子胤礽一党为打击异己而发起的。
是是非非转头空,南山集案最终被定性为清朝文字狱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