冯厚敦也站起身来,神色凝重:“二位兄长,我们仅有决心还不够,清军兵强马壮,据说有十万之众,我们必须得想出应对之策啊。”
阎应元沉思片刻,果断说道:“不怕!我们县城有30万人口,把全城百姓都组织起来,不论男女老幼,人人皆兵。
团结起来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,以街巷为壁垒,和清军周旋到底,绝不退缩!”
一切都准备好了,江阴百姓站在城头严阵以待。
别看百姓手中的武器多种多样,铁锨,粪叉,镰刀、红缨枪等,
尽管武器简陋,他们却凭借着一腔热血和执着的信念,对抗着彪悍勇猛的八旗军。
有时候信念是打胜仗的基础,但不是唯一的条件。毕竟普通百姓和训练有素的八旗军存在差距。
清军凭借红衣大炮等先进武器,最终攻破了江阴城。
城破之日,清军露出了狰狞的面目,为了镇压江南反抗,清军大开杀戒,一时间血流成河,
昔日繁华的江阴城瞬间化为人间炼狱,这便是震惊后世的“江阴八十一日”惨案。
城破时,阎应元本有机会隐匿逃生,可他毅然选择与江阴百姓生死与共。
阎应元浴血奋战,直至力竭被俘;陈明遇面对清军的劝降,宁死不屈,最终壮烈牺牲;冯厚敦同样力战而死,以身殉国。
在这江阴八十一日的惨烈战斗中,清军死伤士兵多达七万五千余人,而江阴城内百姓死者九万七千余人,城外死者七万五千余人,
整个江阴城仅有五十三名遗民躲在寺观塔上,侥幸保全了性命。
“……”
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,大清血腥屠杀唤醒了更多民众,江南抗清运动风起云涌。
江南抗清如火如荼,一方面这里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深刻,南方读书人多,物质条件较之北方丰富。
更重要的是,南方山高皇帝远,大清鞭长莫及。第三点是北方百姓比较了解大清的风俗,接受不那么突兀,心理有准备。
1645年(顺治二年)六月,同样是因为反对剃发令,嘉定人民在乡绅侯峒曾的带领下,纷纷拿起家伙什,
愤怒地赶走了清政府派来的县令,占据了城池,决心扞卫自己的尊严和传统理念。
嘉定就在今上海嘉定区一带。
当时吴淞总兵李成栋接到命令后,迅速率领五千清军前往嘉定镇压。
七月初一,清军和百姓激烈会战。尽管嘉定的“乡军”集合了十几万人,但由于缺乏正规训练,武器很简陋,
面对李成栋手下装备精良、训练有素的清军,毫无还手之力。
战斗一打响,清军铁骑兵如凶猛的野猪发起冲击,乡兵们顿时阵脚大乱,四散奔逃,甚至自相践踏,很快便大败而回,紧闭城门。
七月初四,嘉定城破,带头的乡绅侯峒曾被乱刃分身。李成栋为以儆效尤,毫不留情地下令屠城。
清军在城中肆意劫掠屠戮,整整一日,约三万人惨遭杀害,这便是历史上臭名昭着的“嘉定三日屠”。